根據谷歌發布的一組大數據顯示:“世界90%的第三產業財富由眼球經濟創造,也就意味著除了工業、農業,大部分第三產業都是由眼球經濟創造的。其中83%的消費者掏錢是出于對產品的宣傳所傳遞出來的感性認知”。
什么是感性認知?感性認知就是很多時候我們的消費并非出于理性,而是帶著對產品宣傳的某種感情而進行的不理性消費。比如,很多時候我們買一件物品不一定是因為它對我們有作用,而是看了產品的宣傳,被其中隱含的內容所打動最后才買了下來。這個數據意味著,我們的產品材質、微量元素等基于理性認知上的因素,只能吸引17%的客戶。“其中92%是由廣告或者企業視頻宣傳中獲取的信息,互聯網上80%是視頻”,這是我們所有人都注意到的問題,并且這個數據還在一直飆升。
“世界500強企業每年路演視頻占其廣告投入的80%”。知道為什么嗎?如今是一個視頻的年代,大多數的廣告宣傳都是以視頻作為傳遞方式,移動互聯網的世界視頻是企業發展過程中必備的宣傳利器。我們試想一下,我們企業的網站如果點擊進去看到的只是文字、圖片的疊加排列,只有枯燥乏味的內容,而沒有一個視頻,大家愿意繼續看嗎?會有興趣關注嗎?從客觀上來說,人眼對于動態事物更加感興趣,影像要比文字和圖片來得全面和有趣;從主觀上說,現在很少有人還愿意在電腦上看大量的文字,而看一段視頻,就完全可以獲得最基本的了解和認知,這一點非常重要。
據科學研究表明,影響人們溝通的三大因素比率分別是:文字7%,聲音38%,肢體語言55%,視頻囊括了這三者,因而它具有無法比擬的優勢。視頻年代,你的企業再不拍部好視頻就真的落后了!
劉海生,電視制作人,資深媒體人,全域影視傳媒創始人,藝述中國創辦人。曾擔任廣東電視臺/南方電視臺多個知名欄目策劃/制片,在10余年的電視從業中,參與過廣州亞運會大型項目策劃,對數百家企業進行過深度采訪,了解企業經營一線狀況,幫助上百家企業及品牌定制整體宣傳策略,協助中小企業利用影像的利劍,達到快速騰飛的目的。